星期一, 9月 29, 2008

LAB品牌學院---充實的一天






9/25(四)參與完研二學長姐21號倉庫班展的開幕茶會後;研一的大家就速速轉換下站,來到位於大隆路與文心路交叉口的LAB品牌學院,他是一個開班授課性質的品牌管理、 行銷規劃中心。


那天,到了中心裡面;已經快過了午餐時間,不過教學助理Evelyn姊保持她帶人親切的服務熱忱,讓我們在Red B教室先把主任請的麥當勞趕緊用餐;然後開始了正式介紹--帶我們去認識他們中心周遭的工作環境與附屬的設計中心(薩巴卡瑪國際有限公司);當然還有創辦人Soames兄弟兩。





看完了環境之後,感覺會是個不錯的閱讀、品茶空間,牆面上有些不錯的品牌廣告作品,而且還有Will可以玩耶!隨後還為我們安排一場約二十分鐘關於認識品牌、管理上的初談講座,Prof.Bathie主講;在聽他講的時候,覺得他真的是一個非常nice及試圖想跟你聽者互動的一位演講者; 不過我有發現班上其他的人,是因為英文連音的關係嗎?怎麼Prof.Bathie講到深刻的地方,有些人好像有比較靜…… 我自己在聽的時候,覺的還可以適應他英文的演講,至少在講到關鍵詞的時候對照PPT,大概知到他在講什麼 (所以說,英文啊~超級的五星級重要!)


Prof.Bathie講完,接著由大家向Soames兄弟兩提問;他們兄弟中文還真是號外的講的流暢,互動中感覺轉為輕鬆, 我聽下來大家對他們接案經驗、和顧客溝通洽談上好像充滿好奇感吧!






吼!正當我以為要結束;已經是下午四點多,不過我是坐鄭ㄚ展的車來的,加上ㄚ霞和小桃,之後他們執意要留下來參與Soames兄弟兩的Tea-Time晚茶有約,所以走出門口一段距離又給他繞回來LAB。

櫃台的小姐也是我們中技畢業的,先拿出咖啡、餅乾來招待我們,感覺好有親和力,也利用那段時間看完了Soames兄弟兩的大作和翻閱了幾本設計期刊和書籍……

終於6點敲敲的來臨…


內容先是問問我們個人興趣在哪?在學校學些什麼?上過行銷或品牌課程嗎?接著問我們有個人的作品集嗎? 於是其他三人就派出我(也好像只有我在網路上;像art4p、黑秀公開私底下創作的插畫、攝影發表),於是我就先開頭囉!心想,第一次給老外看我的作品;有點緊張! 看的時候先是看到我最新的插畫創作 (用了手繪、影像、拼貼、電修調色的技法表現)他們講到以前老師也會叫他這樣表現(由弟弟Tony先說),他很喜歡這樣的tone! 在他講完後,問我為什麼喜歡插畫 (我說先是看上幾米的插畫, 之後在報紙上副刊版有看到一些圖文作家;像幾米、鐵皮機器人---邱南君、想樂、 afu……之後,就愛上了!)接著又問,有電腦畫的插圖或商業作品嗎?那時心裡有點愣住(心想在學校我也有畫過,不過沒有大師級的感覺);就回答說我認為手繪的方式來的比電繪更溫暖有感情些,然後Tony笑了笑,我趕緊說;將來有機會也希望有純電繪的或是接些商業案。


陸續,也談到現在台灣設計院校某某所怎樣教學方式、老師怎樣啊、選課啊……另我震驚的, 我們真的只是使用軟體的機械大補帖嗎?(以台灣來講確實是,卻時常忽略作品本身背後的意義, 一昧的變成只是一直學會很多套軟體的人, 做出美美的卻無意義的圖像)Tony接著說,在國外教授根本不把軟體當一回事,要學自己在家學吧!更著重在作品的表達。後來,也談到接案的親身經驗; 由阿霞先講她第一個接的案子之後到現在這個案子,Soames兄弟兩分別給了一些看法;比方說跟老板立好契約前講好以工作天數計價, 而不以直到完成案子計價(因為台灣的業主都很聰明,累的卻是我們這些年輕設計師);不過以台灣來說這點真的還不能跟國外比!


之後,一路聊到接案上的一些技巧,也聊到建案的東西;還有介紹他們LAB官網上一些附屬好玩的娛樂平台……,就這樣七點半很快就到囉!ㄚ展、ㄚ霞和小桃也買了他們的大作,要了簽名……恩,還有點收穫的一天!




星期日, 9月 28, 2008

「性;民俗;曼陀羅」---侯俊明







「我不曉得別人的作品是不是可以這樣涵蓋,

我大概可以用很簡單的一句話來涵蓋我自己的創作---

基本上我所有的創作都是在解決我生命的問題。」


(摘自《礫石之境:盛正德.康以任.侯俊明火燄山創作及其藝術歷程》頁113)



從侯俊明說過的這段話,清楚的表達他對藝術主觀與創作主意識。早期的創作中,不難發現都有股強大揭露真相與社會寫實為藝術創作的主軸、論述,之後像情慾渴望得到、遭遇感情上的挫折、和婚姻失敗等關於人生生命的各各階段問題,使看他的作品上像操演一場場的輪迴儀式。





對於八○年代末藝術家採用的激烈抗爭手法,「極樂圖懺」是他以傳統木刻版畫形式,古書上圖下文的排版格局完成的第一件作品,頗具原創性。此作也是以模仿中國古文經典及現代廟宇仍常使用的「懺文」及佛家經書「勸善文」的方式,建構出欲望與權力的新「警世」經典,但內容卻滿是性器官與交媾,一面極盡誘惑與淫穢之能事。






在「性」的題材上;「性」是人類的原慾之一,也是人類極私密的行為,尤真是傳統東方人對「性」的態度極為保守、忌諱。侯不但在作品中將人類私秘的「性活動」赤裸裸地揭露出來,更極度誇張它、扭曲它,具十足爆發力、情慾感染力的圖像結合「經典」文字將身體做為各種性祭典的道場。

從此,「性」與「民俗」就是侯俊明最常運用的題材。提起創作,侯俊明說:「不只是我自己,對東方人來說,性的壓抑與解放就都是具有巨大能量的,『食色性也』,就像每天都要洗澡一樣,性能量是人一輩子的課題。」



去年台灣秋季拍賣期間,侯俊明的《分身術》(1997)以高於起價15倍以上的新台幣460萬元成交;另一套8張版畫《極樂圖懺》(1992),則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以超過台幣200萬元成交,備受矚目。在外界關注侯俊明舊作之際,他卻推出《鏡之戒:一個藝術家376天的曼陀羅日記》一書,還開班授課,推廣曼陀羅藝術治療。從狂亂的藝術家到新時代灰暗心靈的引領者,侯俊明角色變化之大,讓許多藝評人頻呼「無法適應」。


侯俊明背後有一個重要推手──他的前妻徐進玲。徐被侯「年齡錯置」的藝術家性格吸引,相戀、結婚,當起他的助理、經紀人兼情感支持者,兩人長期的緊緊纏縛,讓透不過氣來的徐進玲終於決定「做自己」,前往美國攻讀藝術治療,進而了解自己「太依賴先生、對自己的依賴」,所以毅然決定離婚。這個離婚讓兩人都不好過,而侯俊明就像許多在現實中極低能的「天才」一樣,當婚姻觸礁,失去了妻子的情感支持與生活照料,就面臨人生最大困境,創作力大挫、憂鬱症糾纏,痛到極點。為了走出痛苦,他開始參加心靈成長課程,學習「奧修」的動態靜心、自由書寫,以及畫「曼陀羅」。


收藏這一整套、共計402張曼陀羅系列畫作的春之藝廊董事長侯王淑昭,在本書序言中寫道:「他的畫很瘋,作品滿是女性的和男性的生殖器官;……讓身為觀者的我而言,是覺得很難為情的,很多時候我不好意思正視他的作品;偏偏他的作品中又有一種真誠的、專注的特質,有一些詼諧的幽默,和洞視生命本質的一種魅惑。」




◎參考資料來源:

http://www.wcjs.tcc.edu.tw/art/media/show1-4.htm
http://dgnet.com.tw/articleview.php?product_id=1118&issue_id=320&article_id=1527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unyie/3/1280787371/20070307202833/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renny915/3/1310122780/20080908131949/



◎關於藝術網企劃方面:

可參考國內插畫家幾米的一些圖文書作品和圖像品牌的行銷模式(墨色國際---
http://web.cca.gov.tw/inde/8/8-32-36.pdf),甚至是附加商品的設計、包裝宣傳加以應用於官網(幾米官網---http://www.jimmyspa.com/default.aspx),拓展藝術家作品更寬廣的、讓普羅大眾也可以有一般相關收藏後製品;在喜好與說服力之間的一種認同感,提高知名度。






星期五, 9月 26, 2008

ALEX CHENG 程紹正韜



圖片取自http://www.eplaza.com.tw/team1.asp


程紹正韜的建築看似「實」的集合,然而真正重要是「實」所建構出來的「虛」空間。






圖片取自http://www.forgemind.net/phpbb/viewtopic.php?
t=5652&start=0&postdays=0&postorder=asc&highlight=&sid=63acfe4e61a2693e84789cb2691c43e5




像在宜蘭員山鄉的「宜蘭厝」,是值得注意的重要作品之一。建築空間本身雖美,卻使得任何擺放上去的物品格格不入;建築師試圖對話的對象,是神秘的第三者---自然。允許自己建築裡出現不可控制的因素;像不呆版依照平均分配的開窗原則,而是當開則開,當閉則閉。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設計,是設置整片空白的牆,讓水從屋頂上自內外兩側不斷落下,隨著時間的遞移,改變建築立面的風貌,使得建築物有了生命與個性,成為活的有機體,與「時間」起了聯繫。


程紹對於著重材料與工法來雕琢建築實體的觀念,抱持隱晦的批判態度,試圖在現實需求與自我堅持之間找到平衡。既能兼顧大眾品味,又能以一己的美學素養提升設計本身的層次,讓他能悠遊於不同需求的業主之間。


◎文字參考資料來源:
http://roamover.blogspot.com/2005/09/blog-post_112600130510468854.html


星期二, 9月 16, 2008

Art Center College of Media Design Program




Graduate media design program

+ For complete program information, please see the
MDP website

From projections to bumper stickers, media design occurs in contexts as varied as skateboard parks, emergency rooms, and literary journals. Media designers also create entire systems that require state-of-the-art technology. The faculty provides grounding in real-world conditions, while helping students introduce innovative ideas into business and culture. Art Center graduates assume leadership roles in product design, communication, entertainment, and graphic design.




媒體設計(學院)教學畢業大綱

+關於完成課程資訊,請瀏覽這份在網址上的媒體設計(學院)教學大綱

從設計計劃到汽車保險桿上的貼紙(設計),媒體設計的存在就此而論跟依照各式各樣的滑板溜冰場,急診室,和文學的期刊一樣。媒體設計師們也設計完整的體系藉由需要最先進的科技。科院本身提功基礎訓練在工作條件上的環境,同時幫助學生們推行創新的計劃轉入到職場栽培。藝術中心發展取得領導地位的任務在於設計成果,交流,娛樂,和平面造型設計。


◎原文來源取自「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官網--
http://www.artcenter.edu/accd/programs/graduate/media.jsp

◎字面翻譯如有任何疑問歡迎反應!

星期四, 9月 11, 2008

報考研究所學習目的的我




對於繪畫從小就特別喜歡的我,不管在繪畫或美學設計的領域上,絕對是抱與熱忱的學習態度。雖然現在對設計的觀念還顯得有些不純熟,卻樂在其中的在摸索,相信只要肯努力一定有成果。另外有了相機之後,也開始愛上攝影,視覺上對周遭事物也慢慢轉為敏感。只要靈感一閃過,快門就按個不停,記錄下生活的點點滴滴,藉此也能夠關心社會上大大小小的事,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相處之道、環境的共存關係。自己希望實現我設計的理想或設計師的夢,更想補充不足的專業知識或技術,所以想要往更高的知識領域邁進,因此選擇研究所就是最直接的進修途徑。



【作法一】從觀摩別人作品開始,走出自己的設計味道

剛進大一的我,記得像進行設計繪畫課,隨著一回又一回被老師糾正的次數慢慢減少,每次了解問題後就會多少學會一些東西。不管是構圖或用色,便一直給予我很大的幫助,實質或精神上都得到相當肯定。在大二到大三的這段時間,選修課程增多,相對學習到的領域也增廣,除了先前所學課程延伸(從插畫到繪本課、基楚攝影到棚內攝影課等等),多了視聽、網頁設計、包裝;但對於大學課程,老師更注重的是學生的想法。之後,像在進行設計或畫一些草圖,察覺自己原來也可以有專屬個人的味道,脫離別人設計的影子,可以自由的創作發想。以在大學所修習的課程為基礎,除了課堂所學的知識用心鑽研,並廣讀設計相關書籍多方面的知識(像ppaper、創意市集、插畫市集、dpi等等雜誌刊物或像誠品國外精裝的設計書籍),或上網看看一些設計網站、作品藝廊,培養出專業上的學識與能力。目前有在網路架設個人作品藝廊,藉由此機會認識到一些設計同好者、新銳設計師與他們留言交流,做為研究所進修的準備與研究參考依據的其中一部分。



【作法二】多方的設計發展,出現了第一本與自己相關的書!

記得,大二放暑假期間,看到滾石筆記王網站上舉辦的攝影比賽;當時拍攝主題剛好就叫暑假作業 「Wish You Were Here」,比賽內容為拍攝你曾經到過哪些地方旅行。想說拿之前處在台中拍攝二十號倉庫及車站景點的照片來參賽投稿,很幸運的作品入圍,被選為10位新秀影像設計人其中之一的我,獲得滾石那邊發表自己其他攝影作品參與出書的機會。從中吸取了很多寶貴的經驗,除了《Wish You Were Here 如果˙有你》攝影札記這本書順利出版發表暨台北 101 PAGE ONE有小型的攝影展,書中也另外邀請收入了10位影像名人攜手共同的創作,用鏡頭詮釋了他們眼中看到的世界;像孫正華(名模、風格時代主持人)、林偉洋(雜誌美術總監)、余靜萍(攝影師)、夏紹虞(音樂錄影帶/短片導演)、段鍾沂(滾石集團董事長)等名人,讓我對影像又有更多元的認識。



最後我期許針對未來所計劃的研究方向深入探討(風格性插畫、影像創作這方面),掌握知識資源作為基礎,進而發揮所長。升學的本身在於就業發展,在完成學業後進入業界,將所學知識與實務經驗加以印證,不斷的充實自我,累積經驗與智慧。

星期三, 9月 10, 2008

關於『仁愷』大名的由來與意義






我叫「鄭仁愷」,小時候由家父命名。家裡並沒有特別找算命仙算名字(我家三兄弟皆由父親取名),而父親從小就冀望我有好的人格、不違背仁義道德(仁的字義),凡是都以樂為貴(愷的字義)。說真的從小到大,幾乎在老師長輩的眼裡,都會為我扣上乖小孩、好學生、懂事的稱呼,也讓在高職之前的我難以擺脫這形象,就連穿上學生制服上衣都不自覺塞入高筒的燈籠褲裡,加上那時髮型又都剃日本中年男子的這款平頭(還被人講麻將桌類似誇張形容語!)和呆呆的眼鏡;回頭去想過去的自己,真的心裡的一句OS馬上就在我腦海中浮現:「那應該不是鄭仁愷本人才對!」



回歸字面上歷史有記載的涵意,從「仁」字開始;字本身並沒有簡化,屬會意字,從人,從二。《說文解字》說人是「天地之生,最貴者也。」還說,凡是屬於人的都從人。二,是會意字,古文作「□」,就是上字。二、上都是高的意思。《說文解字》還說,二是地之數。那麼,結合起來看,仁就是專屬於世上之人的高尚情懷。儒家講「仁義禮智信」,仁是僅次於德的,人類所特有的一種美好的情操。《說文解字》也說,「仁,親也。」人與人相互親切關愛。《禮記》說,「上下相親謂之仁。溫良者,仁之本也。」「仁者可以觀其愛焉。」《春初﹒元命苞》說,「仁者,情志好生愛人,故立字二人為仁。」 仁者是對有仁德者之稱。有時候,用仁來指有恩於萬物生育的事物。古代歷來推崇仁政,認為尊德行仁的才可以叫做王。



「愷」是和樂的意思,與「仁」的意義也有相關。歷史名言上也有些佐證;像【詩·小雅】豈樂飮酒。(註:豈;本作愷。)【周禮·夏官·大司馬】愷樂獻于社。【左傳·僖二十八年】晉文公振旅,愷以入于晉(愷又或作凱)。【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南風,長養萬物喜樂,故曰凱風。) 



◎註:字義參考來源--
http://huiyuan.minghui.org/big5/html/articles/2004/4/2524.html
http://www.zdic.net/zd/zi/ZdicE6Zdic84ZdicB7.htm(漢典網)